港媒:中国“巨型稻”丰收,可能“改变游戏规则”

2023-09-09 00:09:30路岩国
导读 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
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科学家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和创新。继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院士培育出杂交水稻后,近年来又有一个新的水稻品种引起了广泛关注——巨型稻。巨型稻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它又将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巨型稻的诞生和特点巨型稻是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夏新界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培育出来的一种超大生物量水稻新种质材料。它不是转基因品种,而是通过选优培优、突变体筛选、籼粳亚种间及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生物遗传育种技术获得的。巨型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头大、产量高。它的株高可达2米左右,比普通水稻高出1米左右;它的有效分蘖数可达50个以上,比普通水稻多出2倍;它的单穗实粒数可达600粒以上,比普通水稻多出2倍至3倍56。据测算,巨型稻每公顷的生物量可达40吨以上,比现有水稻高出50%以上;如果改进优化栽培技术,其理论单季产量将超过1200公斤/亩。除了高产外,巨型稻还具有耐涝、抗倒伏、抗病虫害等多种优点。它的根系发达,深度可达60厘米之多,比普通水稻长出1倍以上;它的茎秆粗壮,能够承受强风暴雨;它的叶片茂密,能够抵御病菌和虫害。由于这些特性,巨型稻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土地上种植,如干湿地、贫瘠新垦地、盐碱地等。二、巨型稻的发展和影响巨型稻自2013年研发成功以来,在全国多个省份进行了试种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有22个省份的300多个种植点试种巨型稻,共计近2万亩。在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巨型稻的单季产量都达到了800公斤/亩以上,比普通杂交稻高出100公斤至200公斤。在京津冀地区和东北黑土地上,巨型稻也首次试种成功,预计今年10月进入收获期 。巨型稻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由于巨型稻的株形高大、茎秆粗壮、宜疏植、生育期较长、淹水深度大,可以为稻下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实现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巨型稻与鱼虾、蛙、鸭等动物的种养结合,实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的效果。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减少了化肥、农药、抗生素等的使用,保护了水土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巨型稻还有利于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价值。由于巨型稻每亩可产出3吨至5吨秸秆,比普通水稻多出1倍以上,这些秸秆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饲养牲畜,也可以用来制作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产品。据估算,如果将巨型稻秸秆用作青贮饲料,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如果将巨型稻秸秆用作生物质能源,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三、巨型稻的前景和挑战巨型稻作为一种新型水稻品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它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福祉,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然而巨型稻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技术问题,目前巨型稻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栽培技术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模式。如何优化育种方案、提高收获指数、降低成本投入、解决机械化收割难题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次是市场问题,目前巨型稻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种植面积和产业链条,尚未得到广泛认知和接受和市场需求。如何提高巨型稻的品质和口感、增加巨型稻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展巨型稻的消费群体和渠道等,都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最后是政策问题,目前巨型稻还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认证,尚未纳入国家水稻品种目录和补贴范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种子生产和供应体系。如何加快巨型稻的审批和备案、提高巨型稻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规范巨型稻的种子管理和监督等,都需要进一步协调和落实。结语总之,巨型稻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战略价值的水稻新品种,它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方向。然而巨型稻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需要科学家、农民、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巨型稻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